滇紅工夫紅茶,簡稱滇紅,性溫全發酵,主要產於雲南的大葉種工夫紅茶。
在我國眾多的工夫紅茶中,滇紅工夫紅茶以外形肥碩、金毫滿佈、香高味濃的品質特點著稱於世。
滇紅工夫茶,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技藝工藝提高很快,不同的特色滇紅茶豐富眾多,如滇紅金芽、滇紅金針、金絲滇紅、古樹滇紅、特色造型滇紅及滇紅巧克力磚、滇紅餅、野生滇紅等。
滇紅工夫品質因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采制季節性和地區性而風格迥異。
春茶比夏茶、秋茶好。春茶外形肥碩重實、色澤烏潤,香高味爽;
夏茶正值雨季,芽葉生長快、節間長,質地稍顯硬雜,味特濃強;
秋茶處於干涼季節,生長相對緩慢,成茶身骨稍輕,嫩度低。
滇紅金針(上圖)
滇紅工夫的產地不同,其毫色有淡黃、菊黃、金黃之別,香氣有濃郁型、花香型之分,滋味有厚、有爽之辨。
就是同一茶園,春季采制的茶毫色較淺,多呈淡黃色,但香高味厚而鮮爽;夏茶的毫色多呈菊黃色,滋味濃刺激性強;秋茶毫色多呈金黃色,香氣有時高,謂之秋香,滋味尚濃,但不如春茶的鮮爽。
滇紅工夫主產於滇西、滇南兩大茶區
1、滇西茶區
滇西,主要是臨滄、保山、德宏、大理等地,其中以臨滄鳳慶縣為代表,被譽為「滇紅之鄉」。
鳳慶、雲縣、昌寧等地工夫紅茶,毫色菊黃,香氣高長,有時帶有花香,滋味濃而爽。
2、滇南茶區
滇南,主要是西雙版納、普洱、紅河等地區。
如猛海、雙江、普文等地工夫紅茶,毫色金黃,香氣濃郁,滋味濃厚刺激性強,回味不及滇西工夫紅茶的醇爽。
滇紅工夫的產生
雲南,雖然是世界茶葉發源地,然而雲南製作紅茶的歷史卻不長,目前也僅僅70多年。
1938年,為了開闢西南茶區,拓展茶葉生產,尤其是紅茶生產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國茶葉公司與富滇新銀行合資,於當年12月成立「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1939年1月,公司派馮紹裘、范和鈞、鄭鶴春分別去順寧(今天的鳳慶)和佛海(今天的猛海)試制工夫紅茶,並任命馮紹裘為順寧茶廠廠長,范和鈞為佛海茶廠廠長。
馮紹裘當年試製成功並生產17.4噸工夫紅茶,開雲南紅茶先河,定名為「滇紅」。因其「祁門紅茶之香氣,印錫紅茶之色澤」而轟動世界,被當時在總公司和富華公司任職的吳覺農先生認為:「新滇紅的出現,使國茶無形地提早了20年。」
滇紅工夫夫產地
雲南的「六山五水」構成山嶺縱橫、河谷幽深、錯綜複雜的地形地貌。
獨特的山系、水系,使雲南西北高、東南低,既可抵擋西北大陸性氣候的入侵,又能接受東南方向來自印度洋、太平洋的溫暖季風,隨地形產生溫度水平垂直的變化,形成獨特的季風氣候和山地氣候。
鳳慶縣,古稱順寧,為蒲蠻之地,故而又稱「蒲門」。這裡屬於西部型季風氣候類型的中心地帶,空氣濕潤,雨量充沛,並且為國家認定的茶樹良種——鳳慶大葉種的原生地。
據調查,鳳慶縣全縣多鄉鎮都發現成片的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樹。
鳳慶縣香竹菁,生長著一棵人工栽培的大茶樹,經中國農業博物館專家初步鑒定,樹齡高達3200年,這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樹齡最長、樹幹最粗的人工栽培大茶樹,為當地「茶王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