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沱茶的主要產地(共5張圖片)

重慶沱茶的命名是採用產地加茶類而來,因此,顯然其主要產地為重慶,其茶是以重慶、四川南部地區茶樹鮮葉為原料,並初步製成毛茶,再經搭配、篩分、整形,再進行大拼堆、稱料、蒸制、揉袋壓形等工藝製成,其茶品質優良,風味獨特,且暢銷國內外。

沱茶的由來

沱茶的產制歷史悠久,早在明代謝肇制的《滇略》一書中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的記載。普茶指普洱茶,說明當時已有將散茶蒸後,加工揉制,壓縮體積,便於攜帶的壓制茶了。

歷史上,景谷人李文相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創辦制茶作坊,用曬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壓月餅形團茶,又名谷茶。

兩年後被下關「茂恆」、「永昌祥」商家仿製成「碗形茶」,經昆明、昭通運到四川敘府(今宜賓)、沱江一帶銷售。景谷團茶的加工,奠定了雲南沱茶的雛形。

沱茶名稱的由來,沱是由團轉化而來,有說由於過去運銷四川沱江一帶,故而得名。不論說法如何,但可以推定,沱茶是雲南茶中相當古老的製品,早就暢銷省內外。

現代形狀的雲南沱茶創製於1902(清光緒二十八年年),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是由思茅地區景谷縣所謂「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變而成現代沱茶的形狀。

清代末葉,雲南茶葉集散市場逐漸轉移到交通方便、工商業發達的下關。下關永昌祥、復春和等茶商改團茶製成碗狀形沱茶,經昆明運往重慶、敘府(今宜賓)、成都等地銷售,故又稱敘府茶。

重慶沱茶的生產與發展

實際上,沱茶的主產地不僅僅有雲南下關、臨滄、思茅等普洱茶主產區,而且在重慶地區亦有生產。

重慶沱茶依所用原料的優次分為「特級重慶沱茶」、「重慶沱茶」和「山城沱茶」三種。重慶沱茶的重量分50克、100克、和150克三種規格。

重慶沱茶,是重慶茶廠於1953年就已開始生產的優質緊壓茶。

當時的重慶沱茶打響的名號有二,內銷的是「山城牌」,外銷的是「峨眉牌」。人稱:「成品茶形似碗臼,色澤烏黑油潤,湯色澄黃明亮,葉底較嫩勻,滋味醇厚甘和,香氣馥郁陳香」。

「峨眉牌」更是早在1980年起,重慶沱茶便出口日本、意大利、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國際友人的廣泛好評。

但在後來,因為市場的變化,重慶茶廠於2003年停產,重慶沱茶也漸漸褪去光環,只剩下在南岸老廠區的留守員工。

不過重慶沱茶並沒有就此沒落,2004年,由老員工重組的「重慶益豐茶葉有限公司」繼承了沱茶的製作和「山城」品牌。

結合了新時代重慶的文化氣息,注入了長江索道、青獅白象、大禮堂等重慶元素,重新正式生產上市。

重慶沱茶的品質特點

製作時選用中上等曬青、烘青和炒青毛茶,運用傳統工藝和現代化生產手段,對原料進行搭配、篩分、整形,再進行大拼堆、稱料、蒸制、揉袋壓形,屬上乘緊壓茶。

重慶沱茶為碗臼型,色澤暗綠露毫,香氣清正,滋味濃厚甘和,湯色黃明,葉底嫩勻。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