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干茶,好的烏龍茶緊結勻整,飽滿有質感,無碎葉,而劣質茶粗細不一,色澤雜亂,碎葉多,有刺鼻異味;品茶湯,好的烏龍茶湯色透亮,飽滿醇厚,香氣馥郁持久,而劣質茶則寡淡,水味沉重;看葉底,優質烏龍茶葉底勻整鮮活,質地柔軟,而劣質茶則雜亂,死氣沉沉。
怎麼區分烏龍茶的好壞:
1、看干茶
在茶葉沖泡之前,觀察茶葉成品,是首先必須要做的事情。干茶成品,要求外觀緊結、勻整、無碎末、無雜物(這裡所說的雜物,是指茶梗、黃片等)。
察看完茶葉的外觀,就可以開始聞干茶的味道了。
聞干茶的味道,可以直接聞出茶葉是否有雜味(這裡所說的雜味,是指殺青不足的臭青味、殺青過度或者焙火過度的火焦味、茶葉存放保管不當吸附的異味)。
聞過干茶的味道以後,就可以接著聞干茶的香味了。
聞干茶的香味,能夠最直接地表現出茶葉的氣味。取一個乾淨的蓋碗,把燒開的開水注入蓋碗,待蓋碗燙熱以後,倒掉蓋碗裡面的開水,將一泡茶葉投入蓋碗,蓋上碗蓋輕輕晃動5秒,打開碗蓋,聞到的香味就是這泡茶的茶香底韻。
沖泡茶品之前,通過察看干茶,能夠瞭解該茶品的大致情況,茶品的好壞就已經略知幾成了。
2、品茶湯
聞過干茶以後,馬上開始沖泡。茶要用沸水沖泡,第一泡是醒茶,茶湯通常未能展現優點,一般都不喝。
第二泡開始細品,先聞水香,然後輕嘬一口:茶湯從嘴唇進入口腔,接觸舌面、兩腮,而後滑入咽喉。
喝入的第一口茶湯,會令人產生第一印象:茶湯的香氣在自主呼吸的瞬間反映出來,舌面會感覺到茶湯是否嫩滑(茶湯能夠順著滑入喉嚨為茶中上品,能夠有這樣感覺的茶已經是高端茶品了),澀感和苦味的輕重也會瞬間在舌面體驗到。澀的感覺,直到茶湯吞嚥以後,最後才會在兩腮表現出來。
喝完第一口茶,稍微停頓一下,用心感覺舌面和兩腮是否有生津的感覺,喉嚨是否有回甘的感覺,香氣是否能夠在口腔內停留、迴旋。
感受完第一口茶帶給口腔內的變化以後,繼續接著往下喝。往後的兩-三泡茶湯,湯水的顏色必須保持基本不變,茶湯的香味和濃度也基本不變,每一泡茶都細細品味,按照前面的方式回味,然後接著繼續往下喝。
好的烏龍茶,七泡有餘香是正常表現。如果只是三-四泡就沒有茶氣、沒有香味了,那麼這個茶就不能算是好茶了。
一款適合自己口味的烏龍茶,在經過六-七泡以後仍然感覺能喝,那就能夠算是一款好茶了。
3、看葉底
沖泡了七-八泡的茶葉,葉底已經完全舒展開了,這時候就可以進行察看葉底了。
察看葉底,是一門技術活。首先,先察看葉底是否勻整。清香型的烏龍茶,可以察看葉底是否達到綠葉紅鑲邊。濃香型的烏龍茶,因多次焙火,葉底顏色已經轉化變黑,可以用手指輕輕按壓,看看葉底是否柔軟(清香型的烏龍茶,同樣需要觀察葉底是否柔軟)。
好茶的葉底,質地柔軟,條索(葉片)均勻,七-八泡以後葉底仍然有很好的香氣存在。
區分烏龍茶的清香型和濃香型,我們可以通過茶湯的顏色來判斷:
茶湯顏色較淺的,多數是焙火較輕的,富含清香的味道,在烏龍茶裡面通常被稱作清香型烏龍茶。
我們常見的鐵觀音,茶湯清澈透亮,大多數都是清香型的。水仙、單叢等等,茶湯顏色較淡、帶有淺綠或者淺黃的顏色的,通常也是清香型的。
上圖中茶湯的顏色,幾乎已經是清香型裡面最深的顏色了(濃香型的炭香鐵觀音,有的顏色也會像上圖一樣,但是會略微偏紅色一點)。
濃香型的烏龍茶,茶湯通常都會帶有紅色,顏色會比較深。
大紅袍要經過多次焙火,焙火時間很長,茶湯顏色紅亮,是屬於濃香型的。在水仙、單叢和炭香鐵觀音裡面(炭香鐵觀音在市面上比較少見),只要是茶湯顏色較深的,也是屬於濃香型的(漳平水仙的小餅茶,也有許多輕焙火的是屬於清香型的)。
上圖中茶湯的顏色,差不多是濃香型烏龍茶裡面最淺的顏色了。
所以,通過茶湯的顏色,我們就可以從視覺感官上區分烏龍茶裡面的清香型和濃香型了。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烏龍茶就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