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清茶一杯,元氣百倍,茶葉在清心、提神、去膩、助消化等方面都有著優秀的表現。
再加上六大茶類下,數不清的茶葉品種,香氣多樣,滋味各異,大家也總能找到自己的口感,喜歡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在一些地區有這樣的說法:「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
然而,茶雖好,健康喝茶、常飲茶,忌濃,最宜淡品。
茶「濃」的兩要素:
PaoCha.Fun發現,在和茶友們的日常交流中,有這樣一個高頻次的話題-- XX茶的投茶量。
沒錯,「投茶量」是茶湯「濃」和「淡」的最關鍵要素。
同樣容量的蓋碗(杯、壺),投茶越多,茶湯就越「濃」,反之亦然。
另一個要素,是沖泡時間。
出湯越慢,茶葉浸水的時間越長,茶越「濃」。
這個因素常見於新手朋友,熟練掌握沖泡手法的友們一般不受此限。
比如,用玻璃杯沖泡高品質綠茶:投茶3克,沖水約150毫升,3分鐘後品飲。這個投茶量和時間就比較適宜。
量少、時間短,茶湯顏色、滋味淺淡;量太多、茶泡久,則茶湯易澀,香味也易散失。
所以,我們提倡的「淡」飲,更嚴格意義上說,是「適度」。
在此基礎上,寧「淡」勿「濃」。
PaoCha.Fun為什麼建議喝淡茶:
◆ 省茶
好茶無限,錢包有限。
想用有限的錢包嘗遍無限的好茶?省著點喝啊!
明明三克就鮮爽無限的西湖龍井,一個手抖倒進5克,澀口難嚥,划算不?
◆ 健康
民間廣泛流傳的《飲茶訣》中云:「淡茶溫飲最養人」、「喝茶過濃犯茶癮」。
喝濃茶,會出現過度興奮、消化吸收障礙、維生素B1缺乏等現象。
經常飲用過濃的茶,還會使心血管和肝、胃、腎的負擔增加,容易出現心慌、胸悶、頭暈等醉茶症狀。
一些人在午休、睡眠前飲用濃茶,很容易影響睡眠質量或導致失眠。茶葉中含有咖啡因興奮神經,久而久之可引發腦神經衰弱。
全民養生的年代,飲淡茶更健康。
◆ 口感適宜更廣泛的人群
淡飲適合大部分人群,尤其是初接觸茶飲的朋友。
入行伊始,或許是因為好奇,或者是為了健康,或者是被身邊好友帶動,總之,打算開始喝茶了。
結果,直接在某一泡濃茶藥汁般的重苦中「拜倒」,根本來不及感受什麼「焦糖香」「高山韻」。
從此茶葉是路人。
在此,小暱也要給中招兒的新茶友辟個謠,重口味並非茶葉的正確打開方式哦!
◆ 有些茶,淡飲滋味更好
PaoCha.Fun曾嘗試過,投4克量(日常用6克)沖泡的2019白露茶。
茶量少一些、水溫低了一些,體驗的結果是香氣清新,滋味更加清甜。
還比如,以香氣著稱的鳳凰單叢。
常用的蓋碗工夫泡法,投茶量一般是7克左右。PaoCha.Fun曾多次嘗試投茶2-3克的玻璃杯泡法,清香淡雅,口感細膩甜潤。
這樣的淡飲法不但滋味好,而且沖泡簡單便捷,對於辦公族茶友們特別實用。
◆ 培養敏感度
常飲淡茶,有利於培養感官的敏感度。
所謂「淡極始知花更艷」。
飲茶的愉悅,首先是在於感官的享受。聞得到香,品得出鮮,入口能清晰的感受到甜潤、細膩,嚥下能體察生津和韻味...
和飲食習慣一樣,總是濃油赤醬的人,一般的調味就很難刺激到他們的味蕾,直接表現就是:這東西沒味兒!
這就是,感官敏感度降低了,味覺日益厚重。於是只能保持或繼續加重滋味,才能滿足感觀需求。
愛飲「濃茶」的人,如果再恰好偏愛煙酒,久而久之,對健康不啻於一場災難。
◆ 循序漸進,更好感受茶味
淡飲,培養也保護我們的感官敏感度。
目的,是幫助我們更好的體驗和感受茶味無限。
綠茶的清鮮,白茶的淡雅,青茶的馥郁,黑茶的醇厚...百茶百味,環肥燕瘦。
長期飲濃茶導致的遲鈍的味覺,恐怕很難再體味這千姿百態。
由此,我們一般建議普通喝茶人,每天不超過15克--20克左右的量,較為適宜。
保持淡飲,才能保持飲茶之旅的青山綠樹,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