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上的芽分為葉芽(營養芽)、花芽兩種,芽是葉、莖、花果的原始體,芽包含葉芽、花芽,葉芽為營養芽,其發育成枝條,花芽發育為花。
1、花芽
花芽與葉芽同時著生在葉腋間,不過,花芽通常在每年7月至8月中旬開始分化、形成、生於葉腋間營養芽的兩側,有2-4個。
花蕾多為扁錐形。花芽從形成到開花需要100-110天。開花期大多在10月底至12月間。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組成。
茶樹開花結果會影響芽葉生長,對茶葉產量品質不利。
茶樹是多年生經濟作物,進入成年以後,其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存在既促進、又競爭的關係。營養生長旺盛,樹體枝繁葉茂,促進生長發育、繁殖後代;但營養生長過於旺盛,會抑制生殖生長。
相反生殖生長旺盛,導致大量開花,影響營養生長,進而影響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對茶葉生產極為不利。
2、葉芽
葉芽按照著生部位分為定芽和不定芽。
定芽又分為頂芽和腋芽。位於枝條頂端的芽稱為頂芽,著生在枝條葉柄與莖之間的芽稱為腋芽。
頂芽和腋芽都有固定的位置,統稱為定芽;頂芽停止生長而形成「駐芽」,駐芽與尚未活動的芽統稱為休眠芽。
不定芽又稱為潛伏芽,是指肉眼難以發現的,隱藏在樹F或根頸部樹皮內的芽,通常情況下,潛伏芽常呈休眠狀態。
只有當茶樹樹於砍去一部分或全部時,剩餘部分的潛伏芽才會萌發生長。人們常利用茶樹的這種特性,採用重修剪或台刈的方法改造構冠,復壯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