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取名字的人是康熙,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
碧螺春名字的由來:
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採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後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其所題。又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於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是因形狀捲曲如螺,色澤碧綠,采於早春而得名。據《蘇州府志》載:洞庭東山碧螺石壁,產野茶几株,每歲土人持筐采歸,未見其異。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葉較多,因置懷中,茶得體溫,異香突發。採茶者爭呼:嚇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碧螺春名字的由來又據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清聖祖康熙皇帝,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車駕幸太湖。巡撫宋犖從當地制茶高手朱正元處購得精製的嚇煞人香進貢,帝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日碧螺春。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來的故事之一。後人評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澤碧綠,捲曲似螺,春時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點,欽賜其美名。從此碧螺春遂聞名於世,成為清宮的貢茶了。
碧螺春簡介: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