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普洱茶熱」的興起,現在不光是市場,就連一些書籍、甚至是博物館也有弄錯的時候,其混亂程度可見一斑。要想減少受騙的可能,首先應從歷史角度搞清一些關於普洱茶的常識。
市場上經常會遇見作為上世紀40年代產品出售的「中茶」商標紅印圓茶。但事實上,「中茶牌」商標是1951年12月才在北京註冊的。
市場上出現了1980年出產的「班禪緊茶」。而班禪是1986年才到雲南下關茶廠視察的,因此不可能有1980年的「班禪緊茶」。
市場上所謂1970~1980年的「鳳凰沱茶」,標明是南澗茶廠出產的。其實南澗茶廠是上世紀80年代才成立的。
有些地方出售1957年出廠的「雲南普洱磚茶」。事實上,雲南到1977年才開始生產這種茶,標號只有7581、7811兩個,而且從未在包裝上印過標號。有些號稱1967年出廠,或是文革期間出廠的,也不可信。
市場出售的號稱上世紀50年代生產的「鐵餅」。其實這種茶是1972年才出了第一批。
一博物館在「銀毫沱茶」下標明的牌子是「1973~1977」。其實「銀毫沱茶」是87年以後才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