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一生「著書頗多」,「豈止《茶經》而已哉,然其他書皆不傳」(歐陽修《集古錄‧跋》),《廣信府志》亦云:「然世傳有《茶經》,他書皆不傳,蓋為《茶經》所掩也。」據《全唐詩》、《全唐文》、《新唐書‧藝文志》、《湖州府志》、《吳興掌故集》、《嘉泰吳興志》、《烏程縣志》、《長興縣志》、《廣信府志》、《金蓋山志》、《梁溪漫志》、《杼山妙喜寺碑銘》,又據萬國鼎、朱自振、張宏庸諸先生的考證,輯錄如次:
茶學類
《茶經》3卷:據《新唐書‧藝文志‧小說類》、《廣信府志》、《通志‧藝文略‧食貨類》、《宋史‧藝文志‧農家類》、《四庫全書》等。陸羽歷時28年之久的努力,考察了全國32個州,查閱了大批資料,上元元年(760)在餘杭寫出初稿,此後於永泰元年(765)、大歷十年(775)、建中元年(780)三易其稿,在陸羽48歲付梓。
《茶記》1卷:書名初見於《崇文總目》,表作2卷。《茶經》不見於《崇文總目》,而 《茶記》不見於《新唐書》,故有學者認為 《茶記》即《茶經》。然著「經」非等閒之事,陸羽先撰寫資料彙集型的《茶記》而後挑戰先賢著《茶經》,似更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
《茶論》:據《封氏聞見記》。是否就是《茶經》的泛指,或者代稱,有待考據。
《毀茶論》:《封氏聞見記》云:「鴻漸游江介,通狎勝流,及此羞愧,復著《毀茶論》。」推測陸羽此文當作於永泰二年(766)七月(此時已改元大歷)為李季卿表演茶藝受羞辱後,寫作地點在揚州,或作於游江介的旅途中。
《水品》:一作《泉品》1卷,又作《陸羽水品》、《陸羽泉品》。據唐人張又新
《煎茶水記》引李季卿《煮茶水記》語,另見《烏程縣志》、萬曆《無錫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