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大體可分為仿生類花貨壺、筋紋類壺和幾何形壺。
幾何形壺俗稱「光貨」。說起「光貨」紫砂壺,清代名家陳曼生所創作設計的曼生十八式,對這一領域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光貨」紫砂壺,顧名思義,它是以幾何形體為基本造型的紫砂壺。其造型講究立面線條和平面形態的變化。幾何形紫砂壺造型又可分為圓器和方器兩種。
圓器造型講究圓、穩、勻、正,並要求柔中寓剛,珠圓玉潤之圓中要有變化,壺體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要勻稱,比例要恰當,整個造型要端正挺刮。紫砂傳統造型中的掇球壺、仿古壺、井欄壺等就是紫砂圓器茶壺的典型。
方器造型講究方中寓剛,要求器皿線面挺刮平整,輪廓線條分明,不論是幾方形(四方、六方...)的造型,紫砂壺口蓋必須規矩劃一,任意轉動壺蓋的方向,口蓋准縫吻合。紫砂傳統造型中的四方橋頂壺、傳爐壺等,就是紫砂方器茶壺的典型。
圓形紫砂壺的成型製作工藝過程先是打泥條,然後根據作品的造型和大小拍身筒、上底片、滿片,再做成各種不同的底和口,修坯裝飾,然後裝嘴、把,做蓋和壺鈕,再進一步修理成型。一天幹不完的作品,可放在套缸內滋潤,第二天繼續加工整理,直至達到造型要求為止。
紫砂壺的口蓋可以說是千變萬化,但大體上可以分為嵌蓋、壓蓋和壓截蓋三種:1.嵌蓋—是指壺蓋陷入壺口的一種樣式,嵌蓋有平嵌蓋(如井欄壺)、凹嵌蓋(如橄欖壺)、凸嵌蓋(如魚罩壺)特點是口蓋平整通轉、緊密如線;2.壓蓋--是指壺蓋覆壓在壺口上的樣式,壓蓋有雙線壓蓋(如掇球壺)、單線壓蓋(如素身裙腳圓壺)等,特點是口蓋平整通轉、口線一般要求不超出蓋線;3.壓截蓋--是在由曲線或直線組成的完整的壺體上截割頂上的一小部分作為壺蓋,這種樣式的茶壺,技術性要求較高,分開製作的壺身和蓋子,合蓋以後不僅大小要吻合,外輪廓線也要順暢(如玉笠壺)。
紫砂壺的壺鈕,是為揭開壺蓋的方便而設置。
圓器紫砂壺中常見的壺鈕,有球型、橋型、牛鼻型等,有時為了使壺鈕和身筒協調,通常把壺的身筒基本形體縮小,稍作簡化作為這壺的壺鈕,壺的形體較高時,壺鈕的形體也應較高(如橄欖壺),壺的形體較扁時,壺鈕的形體也應較扁(如仿古壺)。有人為了使壺鈕和壺的形體形成大的對比,反其道而行之,也很有特色,當然這是一種特殊的處理方法。
紫砂壺的嘴和把,其形態、大小比例及安裝要求都極為講究,這也是茶壺造型最難處理的部分,需使其與壺體氣勢協調。壺嘴類型,就其彎曲的程度來看,一般分為直嘴、一彎嘴、二彎嘴、三彎嘴和流嘴等五種。一彎嘴形似鳥喙,比較短,一般安裝在壺身的上部;二彎嘴和三彎嘴一般安裝在身筒側壁接近垂直的立面上,位置稍低,這種嘴出水容易、流暢。流嘴又稱鴨嘴,通常是用在壺口較大,甚至是壺口和身筒直徑相近的、幾乎沒有壺肩的款式上。它實際是在壺口一側附加一個半漏斗狀的形體,其形式簡便,它的特點是向外伸展的幅度較小、整體性強。
茶壺上安裝壺把,是為了便於提取和斟注。常見的壺把的形式有提梁、端把、橫把三種。提梁壺的形式,又可以分為硬梁和活絡梁兩種,硬梁是在制坯時,用砂土將壺和梁同時做成,燒製後梁的位置和角度就固定不能再有任何變動。它的特點是形式感強,整體茶壺上虛下實的藝術效果很吸引人。但包裝和運輸方面多有不便。活絡提梁式的壺,在制坯時只需在肩部做一對用以安裝提梁的攀鈕。活絡梁是在茶壺燒成後,用金屬絲(銅絲、銀絲、不銹鋼絲)、細籐條、細竹根等做成半圓環,裝在攀鈕上,提取時將梁扶直,平時則橫臥在壺肩或垂擱在壺腹上。
端把壺也稱執壺,紫砂壺中最為常見的款式。耳狀的把手裝在壺嘴的相對面,執起時重心和力點錯開了,不易平衡,容易晃動,但斟茶時卻比較省力。把圈的大小,應根據茶壺的容量,考慮執起時圈內要放進幾個手指來決定,手指和身筒要保持一定空隙,以免燙著手背。通常將嘴、把上方各自和壺肩、壺頸形成的虛空間處理協調統一,以求得視覺上的平衡;同時將壺把的斷面做成橢圓形,這樣既便於端穩,又減少側立面視覺上的笨重感。
橫把又稱側握式把,它安裝在身筒一側,與壺嘴成90度角。橫把的形狀多數是一根空心圓形的柄,通常是和鴨嘴式的流同時使用在茶具上,把柄的位置,就是斟倒時身筒旋轉的中心。
紫砂壺的嘴、把與壺身的連接,分為明接和暗接兩種手法。明接的嘴、把和身筒有明確的交接界限,接線清楚,利索大方。暗接法是在嘴、把和身筒接好後,再在把腳和嘴根的四周,用少量的泥料填補,把身筒和它們勻和起來,使之無明顯界限,體現其渾然一體韻味。
壺底,也是構成紫砂壺造型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形式和尺度直接影響到造型的美觀和使用的穩妥。紫砂壺的底足,主要分為一捺底、加底和釘足三種:一捺底是紫砂壺特有的樣式,多用於圓形壺,這種樣式有點像皮球上稍用力按捺一下,使原來的球面癟陷成一個窪窩,窪窩的四周就成為足,手法簡單靈巧,造型飽滿(如圓珠壺)。加底是在茶壺身筒成型後,在底面再附加一層泥片,挖去泥片的中間部分,留下四週一圈作底足,這是紫砂壺中最常見形式。從外形看,有一種加底的足和身筒連成一體,似乎看不出足在造型上的獨立性(如井欄壺);另一種加底相對於身筒的線條來說,保持明顯的獨立性。砂壺的加底工藝,要求周正挺刮,中圈的線型或圓或方,都應清晰勻挺。「釘足」是從鼎足借鑒過來的。在處理上小下大的錐型器形時,用釘足的形式,可使總體造型顯得簡潔靈巧而不呆板。
砂壺中最常見的釘足也有三種形態:一是短柱型(如花苞壺),二是如意雲頭型(如四季如意壺),三是圓釘型(如石瓢壺)。都是先做好以後粘貼在壺底的。前兩種足還可以增加一些花飾。圓釘足又叫滴水足,要求那個圓釘朝下的頂端,像一滴水將要落下來那樣,做出一個球面。這在加工工藝上也確有一定難度。
紫砂壺方壺的製作設計和圓壺基本相同,只是身筒採用泥片相接,即把泥片相銜接的截面裁成45度的斜面,然後相接圍成方形,製作方壺時一定要注意把角拍挺。
總之,一把好的紫砂光器茶壺,除原料要求純淨外,造型的和諧、口蓋的嚴密、線條的挺刮流暢、壺面的光潔平整,都是應當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