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在草木間。
水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茶離不開好水,水亦離不開茶,正如魚兒離不開水。
泡一壺好茶,除了茶葉、器具、技藝,接下來最重要的便是用水的選擇,古往今來,文人雅士們留下了無數關於喝茶的論作,其中就有不少關於水源標準的。
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談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
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把水作為茶色、香、味、形的載體,可見水質對茶湯的重要影響。
唐代茶學家陸羽,在《茶經》裡就煮茶方法提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認為山水最適合用來煮茶,其次是江水,最後是井水。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是一個資深茶人,對種茶、煮茶、品茶頗有研究,留下的茶詩有80多首。他在《汲江煎茶》中寫道:「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深甕,小勺分江入夜瓶。」「活水」概念由此而來,用活水煮茶如今仍然是茶圈的共識。
總體來說,泡茶用水的標準是清、活、輕、甘、冽 ,具體的標準為水質要清且乾淨、水源要鮮活、水體要輕、水味要甘甜、有清冽感。
對於泡茶用水的選擇,並非具有絕對性,而是選用能適應茶湯特性的用水,即山泉水為佳,部分礦泉水(軟水)以及純淨水為適中,而自來水為次。
現在跟著小編來瞭解下,常見幾種水是否適合用來泡茶或煮茶吧!
山泉水(優)
對於生態環境優良的山區,常有水質優良的山泉水,尤其在深山密林中,水質清冽甘美,是最適宜泡茶的優質水源,但對人煙稠密的城鎮居民來說優質的天然泉水並不易得。
用這種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得到最大的發揮。
井水(可用)
井水屬於地下水,流動的空間狹窄。一般來說,深井水水質要優於淺井水,因為淺井水容易被地面污染。雖然陸羽在《茶經五之煮》中把「井水」列為下等,但是井水是否可以用來煮茶,並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大庖井」,井水清甜甘洌,曾是皇宮的重要水源。
湖南長沙的「白沙井」,水質清澈,用它沏的茶有「沙水茶」的美譽。
雪水(小部分可用)
用雪水烹茶,是古人的風雅之舉。唐代詩人白居易《晚起》裡寫道:「融雪煎香茗」;元代詩人謝宗可《雪煎茶》裡提到:「夜掃寒英煮綠塵」;清代曹雪芹在《紅樓夢》「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一回中,妙玉用雪水煮茶招待黛玉、寶釵,黛玉問妙玉:「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回答:「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這些都是古人用雪水煮茶的寫照。
不過,現代社會工業迅速發展,大氣中有不少煙粒、灰塵、廢氣,並不推薦用雪水煮茶。
當然,如果是天然保護區雪山雪水,是可以飲用的。
雨水(不可用)
雨水是陸地和海洋水汽蒸發而成,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水源,卻不適合用來煮茶。
因為雨水從雲層下落地表的過程中,會吸附很多有害物質,比如地面上空的灰塵,工廠排放的煙塵,空氣裡的細菌等等,所以不適合飲用。
江水/溪水/河水/湖水(不可用)
江水、溪水、河水、湖水常年流動,但水溫不穩定,普通人也沒辦法探究水質是否純淨。
陸羽在《茶經》中說到:「其江水,取去人遠者。」
宋代詩人楊萬里《舟泊吳江》裡描繪了船家用江水煮茶的場景:「自汲淞江橋下水,垂虹亭上試新茶。」
古代,環境自然生態,污染較少,此類水可以用來泡茶,對於現如今,城市的快速發展,此類用水大部分不再適合泡茶飲用。
純淨水(可用)
純淨水經過多層過濾淨化處理後,十分適宜泡茶。用透明度高、淨度好的純淨水泡茶,沏出的茶湯晶瑩透澈,而且香氣滋味純正,無增無減,鮮醇爽口。
自來水(需要靜置)
自來水是指經過人工淨化、消毒後生產出來的符合飲用標準的江河湖泊水、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也是現在最常見的泡茶水。有時自來水消毒氣味過重,會影響茶湯品質。建議將自來水盛在水缸裡靜置一段時間,等待消毒氣味散去,再用來泡茶。
總結
泡茶用水並無絕對標準,但軟水為佳。
其次喝茶是個極個人化的事,無法用別人的標準和準則來實現,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條件有限,也不知道如何選擇,那麼就選純淨水。純淨水不含任何礦物質離子,泡茶時干擾最少,其茶湯香味體現是比較純正鮮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