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壺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壺為陶制,陶與茶便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近年來普洱茶的走紅,品者越來越多,從最初的解渴昇華到了品味的層次,隨之,品茗之具也從單一的實用昇華到藝術審美的境界。茶客們也不僅僅只涉泡於普通的水杯,保溫杯,甚至蓋碗。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用壺泡茶,越來越流行於茶友圈,他們甚至覺得這樣的方式,為喝茶增添了很多的儀式感。最深得人心的莫過於紫砂壺和建陶壺了!同屬我國四大名陶,那麼宜興紫砂和雲南建陶(又名:建水紫陶)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一、陶土對比
建陶:建水五色土。紅黃白青紫,紅土多為五花土。
圖為:建水五色土
紫砂:「真正」的紫砂陶土,是採用宜興五色土。
圖為:宜興五色土
二、泥料對比
建陶:質感較為細,目數為200-350,粘土原料,粘性好,收縮率百分之二十。
圖為:建陶泥
紫砂:質感較為粗,目數為40-80,石質砂料,可塑性好,收縮料不到百分之十。
圖為:紫砂泥
三、手工成型工藝對比
建陶:快輪拉坯法。
建水陶更合適用拉坯來製作,大部分用拉坯完成。
圖為:建陶快輪拉坯法
紫砂:泥片鑲接法(又稱泥板法),包括打身筒,鑲身筒。
圖為:紫砂泥板法
四、器型對比
建陶:多為圓器。建水紫陶廣泛運用於現代茶器、中式茶席,是最近20年的事情。在這20年中我們的器型已經得到新的突飛猛進的發展,它有向紫砂學習的影子,去做很多中式經典的壺型,也在通過拉坯去做出更多創新的壺型。
圖為:建陶圓器
圖為:建陶方器
紫砂:做陶的人都遵照傳統,滿足人體工藝學,力爭做到工藝的極致,紫砂因為發展的時間長一些,所以器型更穩定,有圓器、方器、筋囊器。
圖為:紫砂圓器
圖為:紫砂方器
圖為:紫砂筋囊器
五、裝飾特點對比
建陶:濕坯陰刻陽填、彩填,多層填彩。
圖為:建陶濕坯雕刻
紫砂:干坯題刻、(半)干坯泥繪,多為陰、陽刻。
圖為:紫砂干坯題刻
六、打磨工藝對比
建陶:用鵝卵石純手工打磨去火皮,且有無釉磨光的獨特工藝,製作亮光陶器。
圖為:建陶打磨
圖為:建陶打磨
圖為:建陶去火皮
圖為:建陶亮光陶器
紫砂:不打磨,現代會打磨壺口。
建水陶最大的工藝特徵是泥料。傳統陳腐的泥料主材含鐵較重,在1150-1200度之間煉製,屬於中溫燒陶,特別容易發生窯變和表面的變化,導致壺形顏色非常豐富。古時候如果溫度掌握的不好,就會容易起泡,發生各種各樣的窯變,導致表面非常污濁,那人很聰明,發明了打磨這種方式,解決掉這些殘次品率很高的問題,這才有了我們無釉磨光的工藝,磨光不僅能增加成品率,還有美觀的效果,這是建陶獨具魅力的存在。
以陶為紙,質地細膩的建陶更能夠更加有張力地表現中國的水墨世界,能夠更好地表達中式文化。同時,從器型上,建陶也需要多元化地去接受新的事物,學習好的紫砂優秀傳統。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優秀文化藝人進駐建陶界,來改善建陶的器型和理念,相信以後的建陶定能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