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寶秀:唐代人如何喝茶?唐代餅茶與煮茶考(共7張圖片)

圖為:《宮樂圖》(唐),描繪宮廷仕女們飲茶、飲酒、聽琴

接上文。唐代人如何喝茶?唐代人喝茶,常常以「碗」「甌」「盞」為度量單位,而不是現代的「杯」,這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在唐詩裡讀到,茶在喝之前,要「焙」,要「碾」,這都是指什麼?其實,陸羽《茶經》裡面,對這些問題都有非常完備的記述。這部書三卷共十章,對於如何採茶、如何制茶、有哪些茶器、如何煮茶等基本問題,都是專列一章來講述。

從《茶經》裡我們可以得知,唐朝人喝的是主要是茶粉,不是我們今天的這種茶葉。唐代人也有類似明代人泡散茶(即茶葉)的喝法,但不是主流,茶葉本身質地比較粗劣的時候,才會這麼喝,唐人稱之為「痷茶」。

圖為:《蕭翼賺蘭亭》線繪圖

在唐代文獻中,「煮茶」常常也被稱為「煎茶」。其實,這兩者的操作方式很相似,只不過煎煮時用的茶器不同煮茶用的容器叫「茶鍑」或「茶釜」,煎茶用的容器叫「茶鐺」。茶鍑沒有嘴,煮好茶之後,需要使用茶勺把茶舀出來,而茶鐺本身有一流嘴,煮好茶之後,可以直接經由流嘴把茶倒出來。

圖為:碎茶和碾茶

無論煮茶還是煎茶,用的都是制好的餅茶。這種餅茶在飲用之前,要先用火炙烤,晾涼以後,把茶餅研磨成茶末。講究的話,還要經由茶羅把茶末再細細羅一遍,變成茶粉,再投入煮茶器中煮飲。唐代的餅茶有圓形,也有長方形。而茶碾的碾輪為圓形,碾槽為長方形。

圖為:鎏金鴻雁流雲紋銀茶碾子(唐)

圖為:白釉印花茶碾(唐)

因此,唐宋詩人常以其象形,將二者合稱為「圭壁」。唐詩中「圭壁相壓疊,積芳莫能加」,描繪的就是把餅茶碾成末的過程中,散發出茶香的場景。

圖為:大鳳團及小龍圖茶圖

到了晚唐,圓形餅茶又被稱為團茶。可以看成是後來宋代興盛的團茶的先行。專供北宋宮廷的龍鳳團茶,是在精製好的團茶表面加印龍鳳圖案,價值極其珍貴。歐陽修在朝廷裡做官做了二十年,才被皇帝賞賜一餅,還是四個人分。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