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之用,術法多樣。
以嗅香而論,就包括明火燒聞、無煙薰聞、原材生聞等不同品用方法;
還有清修習禪者,在用香時靜坐內觀,以身心的攝受與香頻率共振,我們稱其為「聽香」。
除了在嗅香層面帶來直接的體感愉悅,沉香自古以來就是一味上等中藥,《本草綱目》等中醫典籍多有注述。
正因為有了老祖宗的正統背書,令後人在沉香的養生效用上有了極大的想像空間,也導致近年來眾說紛紜,不乏沉香茶飲、煮飲之說。
常見的是香農採集,以沉香母樹,瑞香科大葉喬木樹種所生長的嫩葉,通過類似制茶工藝的簡單捻揉炒青,製成可直接沖泡水煮的茶飲。
再有將沉香原材置於飲用水中煎煮,或直接飲用,或用煮過的沉香水沖泡茶品,以提升或改變茶湯的口感。
此法原汁原味,通過煎煮的高溫作用,逼出沉香內在油脂和香韻,以水為載體,輸送人體,走經脈,通氣絡,實現養生之法。
一、選材
沉香藥用之中,海南野生沉香材薰燒花果蜜香,母樹種久居島內核心至高之地,雲山霧罩,野蠻生長,價值頗高,古有「海南沉香一片萬錢」之說,古醫書上說的沉香藥用,多為海南沉香。
另越南芽莊沉薰燒甜雅清韻,久負盛名,曾是棋楠多產之地,結香成因以蟲咬沉香品級甚高。
此兩款產區的沉香材,可滿足煎煮原料之需。
二、理香
料雖好選,清理不易。
沉香是典型的朽外慧中,貌似殤蒼、味藏深邃,煙出雅妙,來去無蹤,空留灰燼。
如果是單純的聞香倒也無妨,一旦涉及原料煮飲入口,當需慎重。
沉香結香之因,是樹種的受傷病變。在常年的自然侵蝕中,會有不少雜濁附著在表面。
更有因結香密度之重,從樹上脫落,埋入泥土沼澤,被香農挖出之後,需用毛刷逐塊清理,深入細緻,再用冷水反覆浸泡,慢慢沖刷。
說來簡單,全在用心。
因為沉香的不規則體,以及表面毛孔粗大,小顆粒泥沙積聚其內。如此繁瑣之事,絕非他人可為。
一定要事香人親力親為,極為用心負責地理清、淨掃,將每塊過手香材反覆刷洗浸清。
最後將清理完畢的香材放在鋪有紗布的乾淨面板上自然晾乾,同時注意避免二次污染。
僅此一道工序就大費周章,每次可清理出的香材數量極少。如將此做成批量香品,清理功夫必大大縮水,香品的潔淨度也肯定大打折扣,安全煮飲亦無從談起。
因此沉香煮飲,要確保入口的乾淨放心,只能是小範圍的私房品評,絕無普廣之理。
三、裝香
理香曬畢,需用香刀將塊頭較大的香材切成小片,再裝入用玉米纖維做成的茶包袋,確保安全無污染。
這種植物纖維茶包的環保安全指標大大高於目前普通的無紡布茶包,一般每袋容量在1克左右,煎煮時效可達一個月之久。
四、器皿
選用沉香煮飲的器具選用,同樣需要分門別類,有所甄選。
紫砂、陶等土質類煮泡器皿,不適合沉香的煎煮器用。全因陶土類器皿氣孔通達,極易吸附味道,而沉香香氣的附著性和穿透性又是木中最強。
一吸一附之中,給器皿清理遺留難題,除非這件器具只為沉香煮泡之用。
若非如此,建議可以鐵壺、銀壺或瓷器。
鐵壺、銀壺作為金屬器,密閉不透氣,不易吸附,內含各種礦物質,可以中和沉香之氣。
特別是鐵器,生鐵澆築,不受異味影響。
瓷器的密閉性和隔絕性也非常良好,屢次作為斗茶比賽的專用器具,用來沖泡沉香,無需擔心味道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