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是個精靈,她輕盈、她細膩、她曼妙、她變幻,即便是世界上最無趣的人一旦懂得欣賞銅,也會變成一位多情的詩人。
聽家中老人說:「過去人家家裡都會有一把銅壺,因為銅壺牢固實用,不需要怎麼保養,一把銅壺一傳就是好幾代。現在家裡用的那把銅壺,就是我的太爺爺傳下來的,就一直用著,以後等我不用了,就傳給你。」
中國人懂得寄情於物,逐漸退火之後的老銅壺,形成自然包漿,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好比遊走生活,將記憶與情感蘊畫在其中,彌足珍貴。
當代的大工業流水線生產,切斷了物與人的這份情感,流水線下的壺只是一個消耗品,一個物質。
器物與人的情境並非冰冷無感。許多人看到「朱炳仁銅」的八千錘銅器,很難相信一把銅壺是匠人用錘子一下一下敲出來的,少一錘都不行。一把純手工養生銅壺要歷經八千餘次的錘煉、打磨,才能鍛造出如嬰兒肌膚般的質感。
我們的銅器是人與銅相識、相愛所得,通過細心揣度自然之物的美與質之後,創造出的獨一無二的契合。
之所以傾注幾代人的熱情和心血、孜孜不倦追求完美,只因朱府銅器不是用一時,不是用一世,而是要世世延承、代代流傳。也許有一天,您的子孫拿著我們的銅器來鋪子裡,我們依然認它!
一把手作銅壺的誕生
朱炳仁銅的每一把銅壺,都承載著一段記憶,一種情感,一份寄托。以下,我們將見證一把銅壺的誕生,一場關於情感與時光的修行。
工具
在製作銅壺之前,匠人開始準備工具,各種鐵筆、鋼剪、砧子、錘子、鏨子、鳥嘴、刻刀、銼刀等等整套下來有上百件之多。
剪裁
選用上好的紫銅精料用鐵規畫下銅壺的大小後,將銅板剪成圓形。
捶型
在厚實的木砧台上用木槌將裁好銅皮沿凹槽反覆錘擊出大概的器型。
淬火
在捶擊工程中銅皮變硬,火槍加溫至銅通紅,放置冷水中,使銅軟化,匠人才可以反覆敲打。
精鍛
在鋼鳥嘴上壺體再經過百次反覆「淬火敲打」之後,銅壺終於成型。從捶型到精鍛,熟練的匠人也需要兩個星期。
修型
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最考驗匠人技藝的時刻一次錯誤的捶擊就將廢棄一把壺。修型,修行,亦是修心,匠人在歷經一個星期靜心後,一把獨一無二的銅壺即將誕生。
誕生
一把銅壺在經歷將近30天的修行後,終於誕生了。
情感
與家人在一起,煮水弄茶,便是最好的時光。
傳承
在你手中,或許它將承載起一段記憶,一份寄托。
銅壺泡茶的時間有著很久遠的歷史。在現今,我國的新疆、內蒙藏區及西南地區,尤其是雲南地區,還有許多茶館,特別是茶馬古道的茶館老店,還使用著銅壺泡茶。
壺與茶的泡和養之間是相互的。銅壺泡茶,可以使茶的口感更加醇厚綿長,而且,經常用一把壺泡一種茶,極佳的封閉性和均熱性,茶的香氣會愈加濃郁。而銅壺也會在茶的泡養之下,色澤更加渾厚,形成自然的包漿。
另外,銅壺煮水更養生,在一定溫度下析出的微量銅元素,對家人的健康十分有利哦!
1、醒壺
倒入茶水煮沸,通過水蒸氣與高溫,將保護層溶解。將濕潤的茶巾擦拭表面除蠟,倒掉存水。
2、粹壺
通過干燒,將銅壺進一步焠煉,精粹壺體,壺身將變色。倒入少量茶水並搖晃,將雜質去除。
3、浸潤
用5~8克的紅茶倒入銅壺,將茶水用文火煮沸後,繼續再煮一個小時,然後倒掉存水。
4、控干
空壺放置於電陶爐上,斷電控干。日常使用中茶壺會形成自然的包漿,燒出來的水更綿軟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