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柴燒茶具迅速流行,「柴燒的美,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它燒出來的模樣!」柴燒的陶藝作品與一般窯的差別在於灰燼和火焰直接躥入窯內,產生落灰經高溫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
所謂好茶搭好壺,柴燒壺所沖泡的茶葉,香氣濃郁、茶湯清澈、入喉滑順、後韻甘甜,是行家的首選,更是茶藝師的最愛。每把柴燒壺皆有獨特落灰、火痕、實用、美觀、兼具藝術收藏價值。
由於柴燒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市面上各式各樣不同地方不同材質的柴燒產品也越來越多,其中外來的以日本、台灣等產品居多,隨著國內又以宜興、福建、廣西、雲南等不同材質興起的柴燒產品。今天「語南堂」柴燒紫砂就從材質和燒法不同的台灣和宜興柴燒相對比,讓更多喜歡柴燒茶具的愛好都從中學習和瞭解當中的區別。
台灣柴燒:
台灣柴燒壺可分為兩種,即信樂燒和備前燒。信樂燒品因覆蓋上落灰後進而高溫燒成,產生色澤變化多端的自然釉面。本來只有未上釉的坯體,燒出來直接是上釉的結果,光亮又滑嫩,像是水晶一樣的透明。
備前燒能夠達到發亮是最基本的,真正有價值的是「火痕流串的顏色」,比較常出現的顏色是紅色、橘色、一些火痕的亮銀色、粉金色、光耀色。再上去的顏色則為焦黑色、紫金色、粉金色、黃銅色、一些難以看到的顏色,再進階還有其他變化的顏色,呈現另一種不同的層次美感。
古時候的台灣柴燒壺大多採用非常古老的茶具燒製技術製作而成,因而沒有如今的台灣柴燒壺這般晶瑩透亮。現代的台灣柴燒壺將古代技術和現代科技融合在一起,互相結合。台灣柴燒壺以日本瓷土製作、再運送到山區經過三天三夜的烈火淬煉而成,在坯體烙下火痕、色澤、薰燒和落灰集結於不同部位的層次美感。因此,可以說每件台灣柴燒壺都是獨特的唯一。
宜興柴燒:
宜興柴燒的大師們採用的是宜興的原礦紫砂,採用的是更古老的氧化還原燒法,由於窯內的氣氛和溫度的不同,產生色澤變化多端的自然落灰釉面。而且落灰在強還原時是疊色的,並非單一色彩、加上紫砂原礦豐富的礦物質與不同層的落灰疊起來產生化學反應,造成層次感和色彩更加豐富。更難的就是落灰燒成像釉一樣的結果,燒出來直接是上釉的結果,光亮又滑嫩,像是水晶一樣的透明。
總結:
台灣柴燒:使用的材質是日本瓷土或者台灣本地的瓷土、高嶺土,其主要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並含有少量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和氧化鈉等,由於礦物質較為單一,化學反應後色彩變化也較為單一。
宜興柴燒:主要產地在丁蜀鎮黃龍山,每一個地段的礦巖顏色各異,紫黃紅綠白黑等或二者顏色兼有被稱為五色土。由於所含的化學成分各異,主要成分有二氧化鐵,二氧化錳:,二氧化鋅,二氧化鋁,二氧化鈉:,二氧化鈣:,二氧化鎂。所以每種顏色的砂料在燒製過程中,灰釉與不同礦物質會產生化學反應,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氣氛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和肌理效果,其出乎意想不到的色彩變化。
透氣性和吸水性:紫砂之因為聞名是其獨特的分子結構,具有又氣孔達到透氣而不水。在不改變其分子結構的前題下,紫砂的透氣率為34%,吸水率為2.5-6%,是絕佳的泡茶神器。瓷土、高嶺土本身黏性大,經過高溫燒製後已經達到玻璃化,因此,用它燒製出來的物品測試,其吸水率只有0.5%以下,透氣率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