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杯,使用細節講究(圖)

公道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製品。

公道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而茶器公道杯,又稱勻杯,分茶器。

一壺茶,如果直接倒進杯子,先倒出來的茶淡,後倒出來的茶濃。使用公道杯倒茶,就是為了避免每個人喝到的滋味不一樣。

把茶湯均分到每個茶杯中,由此也昇華到了精神層面,繼承了「公道」精神。

那麼,使用公道杯,還有什麼講究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一、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底擦乾

給客人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在茶巾上「蘸」一下,避免底部滴水。

其實,使用其他茶具也一樣,比如把茶杯遞給客人時,也要先把杯底在茶巾上「蘸」一下,保證客人在使用杯子時是乾爽的。

斟茶時如果不小心把茶水灑在外面,要及時用茶巾擦乾,避免給客人造成麻煩。

二、從什麼高度倒茶?

泡茶時講究「高沖低斟」,意思是沖茶時需要懸壺高沖,用公道杯給客人斟茶時需要放低,這是為什麼呢?

從茶湯口感的角度考慮,高沖意在激發茶香,而低斟則是為了避免香氣散失太多。

從對客人的關懷考慮,低斟使人感受到更加恭敬,還可以防止茶湯濺出,倒茶的手勢更加優雅,讓主客雙方都感到舒適愉悅。

倒茶時公道杯的杯口盡量靠近杯子,以不會濺出茶湯的高度為宜。

三、要倒多少茶湯才合適?

俗話說「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茶禮儀是中華禮儀的一個縮影,茶只倒七分滿已經成為茶人的共識,這樣最主要考慮的是要方便客人喝茶:

杯子不會太燙,方便拿起;茶湯適量,不容易灑出來;茶量便於客人小口慢品。

四、什麼時候給客人續杯?

當觀察到客人的杯子空了之後,要盡快續上;當觀察到客人杯子裡的茶一直沒動,就要觀察一下客人是否身體不適,或是泡的茶不合客人胃口。

經驗豐富的茶主人,能夠把控整個茶會的場面,引導話題、活躍氣氛、把握倒茶、換茶的節奏,讓所有的人都感受到細緻、溫柔的關懷。

五、倒茶時注意不能「越物」

此外,還有茶藝表演時,注意倒茶時不可「越物」。所謂「越物」,即手從其他茶具上方越過,這樣不僅容易失手碰倒茶具、衣袖沾濕,也給人不協調不美觀的視覺感受。

如下圖,右手拿公道杯給左邊的客人倒茶,手臂越過了茶壺,這是錯誤的。給右邊的客人倒茶應該使用右手,給左側的客人倒則使用左手。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用右手拿起公道杯放到面前的茶巾上,把公道杯轉向,再用左手給左側的客人斟茶,順序是從裡到外。倒完之後,把公道杯拿到茶巾上轉向,從左手交回右手,放回原位。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