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陶有信仰的陶:普洱茶與千年傣陶相得益彰(共3張圖片)

每一次接觸到精美的傣陶陶器,一次次被它深深地吸引和打動,這應該就是傣陶文化遺留在它專屬時空的痕跡。在西雙版納看到的那些高高的塔尖,以及每一個普通陶罐勻稱的罐身,就是西雙版納的傣陶剪影。對傣陶的迷戀,正如對這片土地一樣,難以割捨。

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猛巴拉那西」,意為「理想而神奇的樂土」,中國西雙版納、老撾琅勃拉邦、泰國清邁與緬甸景棟被稱為傣族四大城,歷史上,西雙版納由於地理交通相對封閉,使得眾多的傳統手工技藝得以原樣保存,其中傣族慢輪制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2006年6月西雙版納傣族慢輪制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傣族制陶一般簡稱為傣陶,雲南制陶有4000年左右的歷史,而作為少數民族中非常勤勞的傣族,掌握制陶技術已經3000多年。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傣族人民,創造了極其豐富的宗教藝術形式,這在傣族製作的陶器上充分反映了出來。同時,傣族製作的陶器用途也十分廣泛,包括傣族日常生活用具、佛教建築裝飾、佛教禮器等。西雙版納氣候炎熱,用陶罐盛水清涼爽口,用土鍋煮肉、燉雞鮮嫩清香,用陶杯沏茶特別香醇,陶罐盛放糧食不會變質,有防潮防霉的作用。另外,傣族陶器還被大量應用在佛寺屋頂和屋脊,反映著人們對自然及自然神的崇拜。比如緬寺正脊中央的小塔,垂脊上的孔雀、龍、鳳、獅、象等,連續排列於屋脊的火焰形瓦飾,以及放置在佛寺的龍首鳳身的「鴟吻」等。而屋頂的掛瓦形態一般取自傣族地區常見的植物的根莖、花草、樹木等進行加工,常見的有獲菜芽、紅毛樹花、芭蕉花等形狀,並且上釉,以防止日曬雨淋後變黑。佛寺屋脊上用陶制的孔雀、龍、鳳、獅、象等佛教吉獸作為裝飾,是因為傣族地區溪流兩岸棲息著孔雀,給人帶來溫柔之情和吉祥幸福之感。而龍鳳則是受到中原漢文化的影響,代表吉祥如意。將這些動物裝飾在屋頂上可以避邪祛災,帶來富貴吉祥和好運。

取之於自然的植物、動物陶器造型,應用到宗教建築裝飾中,使傣族陶器具有了神性,承載著人們對神聖力量的敬畏與期冀。傣族制陶與傣族人民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緊密聯繫在一起,也體現著傣族最原始的生態觀、生活觀,就像傣陶中最具典型性的青蛙肚造型,它在使用上以大儲物功能著稱,但其背後又體現了多生多育的美好意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傣族制陶可以稱為「有信仰的陶」,這在世界範圍內都屬於少數。

傣族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方式,有原始宗教與佛教信仰的交織,這是傣陶的由來,也是傣族的精神,更是傣陶的精髓所在。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傣陶在傳統傣陶的基礎上也變化明顯,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傣陶形成了拜土、取土、舂篩、陳腐、慢輪成型、拍打塑型、壓花裝飾、平地堆燒等製作流程,使傣陶的功能性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實用性也進一步提高,形成陶燈、普洱茶器、香器、花器、特色餐具等幾大類。

具體而言,首先,新式傣陶針對實際生活的需求,在功能上開始分工細化。其中有針對普洱茶的茶具、有針對特色庭院和別墅開發的戶外陶燈和室內壁燈、頂燈、有各種類型的插花器,有針對寺廟而改進設計的禮器、香爐,還有針對特殊文化景觀而定制的浮雕等等。其次是根據現代審美需求而進行的造型和裝飾變化。傳統的傣陶受製作技術的束縛,器形單一,裝飾一般以拍打紋樣為主,而現代傣陶造型上則取得了很多突破,裝飾手段多種多樣,比較典型的是雕刻與鏤空手段的大量使用,使傣陶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用途之中,作為茶具使用的傣陶獨具優勢,這是因為優質的傣陶就地取土,充分利用西雙版納天然陶礦自然潔淨的屬性製作,所製作的傣陶茶具在1000~1200℃高溫間不斷地氧化還原中燒製而成,高溫燒製的傣陶含有鐵、鋅、鈣、鎂、鍶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傣陶茶貯可讓普洱茶充分舒展、孕育陳香、原枝原葉,將普洱茶的香醇韻味發揮得淋漓盡致,用傣陶存放普洱茶,可以讓普洱茶獲得充分的呼吸,這使得具有文化屬性的普洱茶與千年傣陶相得益彰。

時光流轉,從歷史中走來的傣陶,現在仍在每一位工匠的手中代代傳承,他們就像一位守望者和繼承者,在守衛它的同時也不斷賦予它新的時代意義。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傣陶一直會讓傣族的文化歷史在其身上記錄、延續。人們能通過傣陶讀出傣族人的文化和生活,更能被其承載的傣族精神所感染。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