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對於大多數茶友來說,是老朋友了。尤其是紫砂壺長久使用,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光潤可愛,這一特性使得很多茶友都愛不釋手。明代文人聞龍曾在《茶箋》中說:「摩掌寶愛,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雲。」
紫砂壺既然越用越好,而且強調內外皆用,泡多樣的茶豈不是對壺的保養更有效果,但為什麼都說「一壺不事二茶」呢?
不少紫砂壺玩家在用紫砂壺泡茶時都會固定使用一種茶葉,其中緣由許多人並不知道。
這種習慣的養成與紫砂壺的特性有關。
紫砂泥是由石英、赤鐵礦、雲母、黏土等各種礦物組成的混合結構。
紫砂壺的氣孔是紫砂泥的各種礦物之間結合面形成的氣孔,和黏土微小泥團內部的氣孔組合而成。
這就是所謂雙氣孔。雙氣孔的產生,即有紫砂泥自身結構的原因,也和紫砂壺燒結過程中,各種礦物收縮率不同留下的氣孔有關。
各種礦物之間結合面形成的氣孔一般為鏈式氣孔,各氣孔之間有的連通,有的閉合。
微小泥團內部的氣孔,在內部的是閉合氣孔,在小泥團表面的是開放式氣孔。
於茶水的表面張力,茶水無法通過這些氣孔透出壺的表面。
但水蒸汽可以通過氣孔透出來。這就是所謂透氣不透水。
茶水的水蒸汽在氣孔內部通過時,由於氣孔蜿蜒崎嶇,會在氣孔壁殘留一部分,水氣蒸發後,茶物質會在氣孔內部保存下來。
這是紫砂壺留茶香的主要原因。如果泡的茶種太多斑雜,今天泡烏龍茶,明天泡普洱茶,後天又泡花茶,那麼必然導致茶味混合,氣孔裡的茶香味就亂了。
正因為紫砂壺具有特殊的雙氣孔結構,善於吸收茶湯香氣,所以一把久經使用的紫砂壺,即使不加茶葉,單用沸水亦能衝出淡淡茶湯來。也是養壺大樂趣!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有些人為了在壺內形成「茶山」,使其看來更具古意,便將茶葉留存其中,任其陰乾。但若是當地高溫多濕,茶壺內極易產生黴菌,若就衛生觀點考量,此法實不足取。
更有些人泡茶後,故意將最後一泡茶湯存於壺內,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認為此法可收內浸外養之效。
殊不知,紫砂壺的氣孔結構既善於吸附茶湯,自然也易於吸收黴菌。以此養出的壺,只怕日後沖茶時,亦會帶有異味,甚至有礙健康,實是得不償失。所以壺友們在紫砂器使用前後都要注意清茶壺清潔,保持衛生。
問題來了
一把紫砂壺只能泡一種茶葉,這個道理大家都清楚。如果你想把原來喝茶葉的紫砂壺換喝其他茶葉的話,那該怎麼辦呢?
其大前提必須要此紫砂壺泡茶的時間不久,如果已經泡一種茶時間過久,茶香吸附過重,建議不更換茶葉。可以另外選用一把新的紫砂壺。
在換茶喝之前,應該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將此紫砂壺的壺裡、壺外都進行徹底擦洗和清理,注意不能夠用任何化學清洗劑:比如84、洗滌劑等。
2.按照以前介紹的開壺方法進行重新開壺。
3.重新開壺後的此紫砂壺,就可以用新茶進行泡養啦。
結語:
喝茶品茶這種休閒似的文化活動,除了本身品嚐茶的滋味,另外講究的一是靜心養心,從容淡定。
二是快樂隨意,舒暢歡心。當你堅持「一壺不事二茶」時,你體會到的是茶湯細微的原味本色。
是沒有一丁點香氣混雜的最原始的清雅之味,感受到的是一種個性張揚的意境。
而當你的視線越過了「一壺不事二茶」時,感悟到的又將是另外一種境界:散漫、隨意、包容,從容而為,卻又天然成趣!喝茶,喝的是一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