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刻飾殘粘的仿青銅器造型紫陶花插,在溫柔燈光浸潤下,週身洋溢著神秘的幽瑩。陶上殘貼似從遠古尋得,貼中文字古拙天然,其魅力似乎已不在文字的內涵,而只是靈動的筆墨情韻。
藝術重感覺不重準確,藝術不應只有單一固定的評價標準,紫陶中凝聚的文化內涵文化品味,當由有心人放飛自己的思緒去親身感受具象處,可由器表文字、繪畫咀嚼其用筆、意境、風格、畫品、人品,由此及彼地領略傳統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看不見摸不著。我們不能分析它,因為它的成分無窮無盡,我們不能敘述它,因為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我們想用文字來定義它,這就像要把空氣抓在手裡:除了不在手裡,它無處不在。
從生活陶跳躍到文化陶,建水紫陶完成了蛻變。
每一種文化的浸潤,都會使建水紫陶的文化價值壯大一分,深厚一分,豐滿一分。山水畫,讓建水紫陶多了一份意境;花草蟲鳥,讓建水紫陶多了一絲嬌艷一絲靈動;書法詩詞,讓建水紫陶多了一份底蘊。
這麼多文化元素的植入,讓建水紫陶的藝術高度有了無限可能,也讓建水紫陶的文化屬性得到了充分展現。
這其中根本性的功不可沒的當屬建水紫陶的工藝,為多種文化的匯入提供了契機,提供了豐富的表現形式。作為文化之間的載體,建水紫陶重新喚醒了文化活性,另一方面,燦爛的五千年華夏文明,在建水紫陶上的呈現,讓世人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建水紫陶。
現在的建水紫陶,貴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然而認可或知曉的並不多。猶如一個外來者,突然出現在人們的視線,周圍的人都知道他從遠方而來,也看到了他華麗的外表,卻不知道他的內涵、脾氣及秉性,於是大家漠然以對,匆匆而過。
我想,這其中有一半原因,來自於對工藝的模糊不清及知之甚少。
如謝恆老師所說,要想讓外界瞭解它,就必須瞭解它的製作工藝,必須對工藝與藝術價值有一定的認知。而有一些人,對誰是名家,誰的作品好,也不懂,只要是他們的都買來,當熱度淡下來,就不喜歡了,這對建水紫陶來說是一種傷害。
總的來說,工藝的獨特性,讓文化有了落墨的可能,而落墨後的文化,會呈現出一種反哺屬性,極大程度上拔高建水紫陶的市場價值及藝術價值。
只有充分瞭解了兩者,無論是匠人還是陶友,也才能真正看清建水紫陶的文化價值。同時,以此展開的大力宣傳才會變得更加有意義。
雲南陶藝家謝恆簡介
謝恆,男,現任建水縣人民政府副調研究員;建水縣紫陶研究會主席;高級工藝美術師;雲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雲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美術陶瓷分會理事;雲南藝術學院特聘教授;紅河學院特聘教授;雲南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工藝美術系列高評委委員;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中國傳統工藝全集陶瓷卷》「建水紫陶」章節的特約撰稿人;建水紫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材料撰稿人;雲南首屆「陶醉中華彩雲之陶」藝術節「宜興紫砂與建水紫陶對話」高峰論壇建水紫陶的主講人。1957年8月出生於雲南建水,祖籍廣東大埔。壹九七六年參加工作,曾任建水縣食品公司職工、建水縣百貨公司經理、建水縣商業局副局長、局長、黨委書記、建水縣體改委副主任、建水縣文聯主席、建水縣人民政府副調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