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茶罐的內斂、沉穩,尤其金屬的質感與綢緞般的柔軟平和相得益彰,與茶道之幽韻暗合。故為明清以來文人所崇尚。
中國的煉錫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11世紀的商朝中期,人們使用錫與銅的合金製做青銅器。並大量使用在製作兵器上。漢末讖記云:「有錫天下兵,無錫天下清,有錫天下爭,無錫天下寧。」漢代的錢幣鑄造也曾使用過錫合金。至此以後錫器開始被人們廣泛使用。到了宋代,錫器已經成為百姓的日常必需品,而錫器進入文人的視野並作為文房、茶器、香具使用,則是入明以後,至清極盛。
錫器不是一直都處江湖之遠。也有居殿堂堂之高的時候。乾隆十五年,乾隆出訪回京,路過安定門,看見50多家銅錫鋪干的熱火朝天,乾隆深受感染,為紫禁城訂做了300口大銅缸和一些錫器。御賜「登天銅府」四個字,賜給當時的銅錫店(泰德號)。在這種鼓勵之下,經常在安定門外,前門外,崇文門外,開了很多銅錫店,最多的時候達到130餘家。
長期以來老錫罐是用來裝茶的最佳器物,錫罐儲裝茶葉,從古至今已都被公認為茶葉長期存放的最佳器皿。通常若使用瓷質茶罐或鐵皮茶罐儲裝茶葉,因密閉效果差,茶葉保存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特別遇到高濕的梅雨季節,茶葉容易變質。當然並不是所有茶都適合用錫罐來存儲,例如雲南的普洱茶與黑茶儲藏要求透氣及自然轉化,因此就不太適宜用錫罐來儲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