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喝茶》一文中說到: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
所以許多人常常感歎自己不會泡茶,白白浪費了大好的茶葉。由此觀之,買到好茶很重要,會不會泡茶也很重要。我們都知道一杯好茶取決於茶,水,器,泡茶人!
經過時光變遷,歲月流逝泡茶的茶器已從古時候的陶、鐵壺到現代不銹鋼壺,玻璃壺,銅壺,銀壺而銀器自古便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歷代均以「煮水以銀壺為貴,泡茶以銀壺為尊」。
純潔的白銀,須經數十工序,涉數百工具,歷數萬次精敲細擊,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千錘百煉,精雕細琢,始成銀器。
最精湛的制壺工藝與一般銀壺不同,「一片造」銀壺壺嘴是從裡往外慢慢打出,壺底也靠敲打成型,而非焊接,所以「一片造」的銀壺含銀量最高。
用「一片造」錘打成一把銀壺的工藝,不僅需要工匠具備相當熟練的工藝,還必須要有長期審美的養成。
除了把手與壺蓋,壺體部分只用一塊銀板成型,不用熔接、灌模,純粹用敲打來完成製作。
一把好銀壺是如何誕生的呢?
用手反覆感知壺型。
再次加溫,準備下一段的錘打。
繼續用木錘緊型。
換一種特殊形制的錘子,用來敲打出表面的錘紋。
在千百次的錘打之後,開始用小工具給銀壺製作壺嘴等其他部位。
最後,在銀藝匠人靜心沉氣的錘敲下,一把好銀壺就誕生了。如此打出的壺,是有能量和氣韻的。
時光候物,一片銀就能打一把壺的匠人,沒有人知道叮叮咚咚的錘銀聲,是他花了多少時光,敲了多少錘,才練就的技藝。
造出能為茶人服務的茶器,能懂茶事的設計,才是茶器藝術。
素潔、簡單、從第一眼到永遠的美。出水流暢、水線圓潤、茶湯不薄不燥。
手工製作的壺蓋與壺身的契合度要最精確,壺身傾斜到90度壺蓋不脫身的緊密,兩指一提,就能穩當揭開壺蓋的松度。無數次的反覆調試,找到壺身容量、手柄高低、壺口大小、茶器各位置間的最協調比例。
這樣不僅看起來美,用起來的時候,心裡也能感覺到茶器傳遞出茶事的美好,從而帶給人賞器由心的感受。